一份電子報,在每個期間我們針對內容產製做不一樣的嘗試。

〈無庫存實驗〉傳統市場

跟朋友約好來家裡吃飯,一大早就找機會到市場採買。

平常兩個人的份量,加上上班時間的因素,上傳統市場的機會不多,大多時候都是由全聯、家樂福取代了生活中的所需,有時候我總是會開玩笑的說,家裡冰箱不夠放的時候,全聯就是最好的冰箱。

真的認真想想,對於租屋的人來說,全聯的普及化提供了一片新天地,不用花費一大筆的初始成本,去買一個大冰箱,每一天下班的時候,逛一趟就可以擁有當天所需的食材。好幾次,我在下班時間去全聯,都會不斷的聽到:「請支援收銀。」。

假日的傳統市場,人聲鼎沸,對騎機車的人,更是一場大冒險。今天無意之間,鑽入了一條小巷弄,就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不到幾秒中,就被人群包圍。

採買水果的媽媽們,補貨、鋪貨的小卡車還有面對人群叫賣的攤商,霎時有一種溫暖卻又擔心得寸步難行,但不到幾秒的時間,自己看著兩旁的招牌,心中冒出:「傳統市場真棒!」的想法,每一攤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你可找到自己想吃,或者印象深刻的,例如我心中印上的魚丸店。

停好了車,找到了幾家熟識的店面,蔬菜店可能太久沒有去,姊姊似乎認不太出來了;比較常光顧的豬肉店,奶奶俐落的問著需要什麼,手起刀落地為我片著晚上火鍋要用的豬肉。

第一次光顧的賣海產的攤位,既熱情東西品項又新鮮,不自覺買了蛤蠣、剝殼蝦仁還有中卷,烹煮起來甜味滿分。

從空手的悠遊自在,慢慢變成了沈甸甸的食材集中地,跳上機車,帶著傳統市場姊姊、阿姨特有的稱呼:「老闆」、「哥哥」、「弟弟」。

帶著笑意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