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a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me is to understand.”

《金閣寺》(1956)

16.8.2022 – #Books

作者:三島由紀夫

《金閣寺》是三島最著名的作品,耐讀性極高,屬於那種多翻幾遍也不覺膩的文學。它引人入勝之處,在於整個格局的立足點:口吃的主角。主角的口吃,隔絕了他與世界的連結,使他永遠處於一種抽離、冷眼旁觀的狀態,讀者由此角度一同觀望世界,嶄新的視野締造出另一番對人事物的認識,因而富有趣味和啟發性。而三島那深入內在、細緻的描寫手法彷彿要把景物隱沒於人前的美徹底勾勒出來,就文字閱讀而言已是美不勝收。縱貫全書,各樣事物的對比和其探討融入情節,例如美與醜、健全與殘障、光明與黑暗、白晝與黑夜、永恆與毀滅……更甚有設合主題的禪宗公案討論。閱讀《金閣寺》就像是發現世界上由他者的獨特目光所點亮的受人忽略的一隅,而其又確實存在於世界之中。所謂的離經叛道,也是其中一種存在方式。

全書最深刻之處為第八章結尾:主角溝口得知摯友鶴川的死亡真相和由此透露的鶴川內心的一面。雖然著墨不多,但感覺相當衝擊,尤其鶴川在主角眼中一向代表光明、白晝、夏天,充滿善意,能把主角陰鬱的感情翻譯為光明的情感……得悉當下,頃刻有什麼塌下形成陰影,使鶴川發出的光亮不再獨存。光展於外,暗藏於心,此乃鶴川原本的面貌,也是世人的寫照,種種對立縱使看似迥異,卻又是理所當然似地融和並存。

緊接著,八字腳柏木和主角所討論的,改變世界的是「認識」抑或「行為」,以及主角終於宣之於口的:「美是我的怨敵。」(日文原文:「美は……美的なものはもう僕にとっては怨敵なんだ」如果識日文你話幾好呢)此處不得不聯想起三島自己的人生。主角的結論也許是三島當下的結論也說不定。金閣(美的投射)囚禁著自己,唯有毀掉金閣,自己才能重新活著。有趣之處是,主角一直希望與金閣同歸於盡,卻在最後關頭發現金閣的頂層鎖上,無計可施之下唯有逃走並選擇活下去。或者,這也是三島曾經的選擇,但他終究沒有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本來想順住三島的書寫次序閱讀他的作品,不過機緣巧合之下還是以《金閣寺》作為我的第二本書。其蘊含的內涵實在過於豐富,以致可以有多番解讀,隨著對三島的認識越深,對《金閣寺》也許會有更多方面的感受。

PS 好想睇得明原文!實在太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