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可愛的代價

有一次《國家地理》雜誌在Instagram發佈一張小野貓的照片。圖解說小野貓的父母被人抓去當非法寵物,小貓因無法適應,死了。

但很多人明顯沒看圖解,在圖下留言:「天啊小貓太可愛了!」「好想養一隻!」「哪裡可以買到?」《國家地理》想提醒人們非法走私動物造成的悲劇,不料人們一看到小貓如此可愛就想要去養,根本沒發現小貓死了,也不知道它父母正是長得可愛而被人類抓走。

好吧我承認,我也喜歡可愛的小動物。Instagram上很多人分享寵物照片,有些如柴犬Maru已經成為大眾寵物,填補了無數城市人的心靈。除了寵物,生態記者和熱心人士也會分享野生動物的照片,藉此教育大眾關心稀有物種。

這並不是壞事,例如《國家地理》有一個叫Photo Ark的項目,經常分享瀕危物種的寫真照片。照片裡的動物看起來有靈性,讓人不禁想要呵護。有時可愛的動物會促使我們照顧環境,對保護大自然是好事。

環保組織都清楚這點。人們為了保護可愛的大熊貓,而保護熊貓居住的竹林。那些不可愛、卻住在同一片森林裡的瀕危物種也會受益,雖然大眾對這些動物一無所知。所以,環保組織才一直把焦點放在大熊貓、老虎、海豚、北極熊這些有魅力的動物上,藉著這些旗艦品種(flagship species)鼓勵人們保護整個生態。

但可愛和美麗的作用有限。人們對大熊貓如此關愛,使大熊貓逐漸脫離瀕臨絕種的危機。與此同時,很多外貌醜陋卻同樣瀕臨絕種的動物,如長得有點噁心的娃娃魚,至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中國政府把熊貓當成國家外交手段,娃娃魚則是中國上層階級鍾愛的野味。

在加拿大東部,每年春天是獵殺海豹的季節,有1萬多戶家庭以此為生。這本來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可是小海豹大眼滑溜溜、渾身毛茸茸,長得很可愛。七八十年代,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一次次將加拿大獵殺小海豹的殘忍過程,拍成照片和紀錄片展示在大眾面前。結果人們生氣了,紛紛站出來示威,反對殘殺小海豹的聲浪越來越高。

1987年因為輿論壓力,加拿大政府終於通過法令,禁止捕殺出生不滿十四天的嬰兒海豹。為什麼是十四天?因為出生十四天後海豹寶寶的毛色由雪白變灰,不再那麼可愛。於是人們不吵了,對他們來說不可愛或不美麗的動物就跟肉雞一樣,不需要保護。

是的,人類是虛偽和充滿矛盾的動物。除了這樣的雙重標準,我們對可愛的沈迷也帶來其它糟糕的後果。如《國家地理》那小貓照片的圖解所示,有些野生動物因為長得太可愛,成為非法走私動物的目標。今天,我們常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發佈稀有寵物的影片,例如屬極度瀕危物種的懶猴。

去年網路上有一部短片被人分享了500萬次,影片裡一隻可愛的懶猴雙手高舉,牠的主人正在牠的腋下搔癢。影片的註解提及:懶猴喜歡搔癢。但印尼國際動物救援協會指出,高舉雙手是懶猴的防衛機制,牠的肘部能分泌毒液。這隻懶猴是因為恐懼,才有這樣「可愛」的反應。

《國家地理》一篇文章就提到,研究人員觀看了網上100部寵物懶猴的影片後發現,這些寵物都有營養不良、超重、生病、恐懼和處於壓力的症狀。懶猴是夜行畏光的動物,那些被抓來當寵物的懶猴卻只能待在籠裡,遭受明亮的燈光照射,無時不在緊迫狀態,而且視力容易受損。而且懶猴的牙齒有毒,因此市場上販賣的懶猴,牙齒都已經拔掉。

我們不是專家,觀看影片時不知道這麼多,只會覺得這動物好可愛,好想買一隻來養。但野生動物有各種一般人無法滿足的特殊要求,不適合飼養。要養就養貓狗吧,它們跟我們一起生活了數萬年,習性和生理上都適應了人類的生活環境。只要用心照顧,我們確實能為這些動物帶來一個很好的家。

然而,就算養的是貓狗,我們對可愛的追求也為我們「最好的朋友」帶來了各種痛苦。人們為了培養出大眼睛、短腿等「可愛」的生理特徵,不惜讓純種狗近親交配,增加了隱性基因缺陷顯示的可能性。那些我們眼中可愛的生理特徵,對狗狗而言是很大的負擔,會導致行動不便或健康問題。臘腸犬和小獵犬的腿很短,這在日後會引起慢性肘脫臼、脊椎盤破裂和癱瘓等健康風險。鬥牛犬臉部扁平,常阻撓正常呼吸。至於眼睛較大的犬種如北京犬,它們凸出的眼睛容易移位,導致失明。

所以,我們最好避免飼養純種貓狗。有需求就有供應,為了滿足我們對可愛的需求,飼養者會培養出一代比一代畸形的動物。當然,如果大家都能領養流浪貓犬是最好。我們覺得貓狗很可愛,但它們是天然的獵食動物,流浪貓犬不僅在惡劣的環境下自生自滅,也會殺死小動物,破壞當地生態。對其他小動物來說,這些「可愛」的貓狗簡直就是災難。

其實可愛是很主觀的,大自然眼中沒有所謂可不可愛。我們人類是會把孩子養大的動物,會因本能而疼愛與幼兒相似的東西。這不是壞事,畢竟可愛的貓狗也值得有人疼。可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去關愛那些不可愛的人事物,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價值。

外表上的可愛常讓我們產生一廂情願的感情,但我們是否真的了解那些可愛的動物想要什麼?當我們看到一隻可愛的金絲猴,我們會想要把它抱回家養,還是去了解它的習性、去保護它所居住的森林,讓它過它應該過的生活?我想問題就在這裡。感覺很重要,它鼓勵我們追求一些值得追求的事情,例如讓小動物有更好的生活。但如何去真的做到這點,靠的還是知識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