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好萊塢電影需不需要更多亞裔演員?

記得改編自日本動漫的2017年《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版嗎?從日本《死亡筆記》香港《無間道》泰國鬼片《鬼影》到韓國的《原罪犯》,美國佬向來翻拍亞洲電影,好像沒一次拍得好。亞洲電影常反映一些細膩的價值文化和美學,例如恥辱作為一個社會特徵,例如侘寂,例如和婉待人。用好萊塢的手法來翻拍亞洲電影難免味道全失,抓不住原著的精髓。

但好萊塢還是翻拍了很多亞洲片。要在歐美看亞洲電影不難,除了網上很容易非法下載有英文字幕的片子,很多在亞洲票房好的電影在歐美也有上映,可以買DVD。不過《無間道》這些都是亞洲人拍給亞洲人看的戲,好萊塢不是為了迎合歐美口味的話又何必翻拍?

西方觀眾還是比較喜歡看白人臉孔的演員,至少電影公司是這樣相信。

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愛看亞裔演員的臉孔,例如韓星港星。連當初中國人從印度引進佛教時,也把釋迦摩尼佛從印度人變成黃臉孔,好讓祂更親近,我想大家都不覺得這有問題。

今年較早,因為《攻殼機動隊》好萊塢版中由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飾演女主角草薙素子,好萊塢「洗白」(即用白人演員飾演亞洲角色)的問題再次掀起熱議。我聽說這部電影的洗白問題不只是演員分配,也包括很那個的劇情。不過好萊塢洗白亞裔或黑人角色的爭議自二十世紀初就有,而引起爭議的不只是演員分配,還包括白人演員對其他種族有負面刻板印象的呈現,例如滑稽的外貌和言行。

但你聽說過洗白這回事嗎?我們很少聽到這個字眼,因為近年抗議好萊塢洗白亞裔角色的聲音都來自歐美國家。亞洲觀眾反而不關心。以《攻殼機動隊》為例,有人在日本街頭訪問當地人對約翰遜飾演草薙素子的看法,發現日本人都對這個安排很滿意。他們說,草薙素子性格強悍,根本就是洋妹性子,找含蓄的日本女人來演不適合,找約翰遜來演剛剛好。

近年來很多抗議洗白問題的聲音,似乎是來自歐美國家的亞裔。他們是少數人口,不滿當地社會把他們排斥在邊緣,甚至連拍部電影都要用白人演員抹殺他們的存在。這不難理解亦值得同情,但他們是少數,好萊塢不拍戲給少數人看,是拍給多數人看。

不過抗議好萊塢洗白的聲音主要還是來自白人社會,特別是沈迷於身份政治的左派。他們自覺是多數群體,加上自己的民族曾是殖民者,有歷史責任為少數群體發言。這本意良好,但把少數群體當成感情上需要保護的弱者也是種變相歧視,更只想好好看場戲的人反感,讓人對少數群體留下很霸道的印象。

我再講兩個關於影片的小插曲。上陣子諾蘭的《敦克爾克》上映後,有歷史學者指出歷史上從敦克爾克撤退的30萬名士兵中,有一千人是來自印度殖民地的穆斯林士兵。《紐時》《衛報》等紛紛撰文說,諾蘭沒有在電影中分配一些印裔穆斯林的角色,等於企圖洗白英國的殖民歷史。

但我們別忘了,這些士兵只佔逾30萬名士兵中約0.3%。《敦克爾克》又不關於這0.3%穆斯林士兵,諾蘭有他的故事要講。電影的歷史顧問萊維納就說,這是部虛構電影,沒義務去講關於敦克爾克的所有故事。

說真的,如果有人覺得需要突出這個歷史細節,他們大可以自己拍一部電影,講一名印度士兵在二戰時參與英國軍隊的故事。他們不能指望諾蘭替他們把那部電影拍出來。

今年較早,有朋友觀看沃卓斯基姐妹拍的電視劇《超感8人組》後說,他覺得電視劇太多涉及LGBT的激情場面,政治正確得有點過火,讓他好好看場戲都不能。我說:沃卓斯基姐妹是變性人,她們對LGBT課題身同感受,拍LGBT想看的東西,有什麼問題?大部分電視劇和電影都還是很適合異性戀者看,還是有一大堆男女之間的床戲啊!你不愛看《超感8人組》的話,市面上還有99%電視劇內容存在於沒有LGBT的平行世界。每個人都有選擇不好嗎?

所以回到好萊塢洗白的爭議,市場需求自然決定什麼成為主流。在美國多數電影只有白人演員,畢竟美國主要是白人。你看中國電視劇看周星馳電影看韓劇日劇,幾時看到白人面孔?都是黃面孔,因為這些是拍給亞洲人看啊。印度戲裡也全是印度人,墨西哥戲裡肯定都是墨西哥人。有時也有例外,去年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裡就請了美國演員馬特·達蒙來飾演主要角色,結果西方媒體又紛紛搬出洗白指控來,講好萊塢歧視亞洲人。但這電影是中國導演拍給中國人看的,中國觀眾也沒覺得有問題,還覺得中國古裝片裡有個白人很新奇呢!

這不是說市場口味理所當然。例如世界有一半是女人,但多數電影只見比基尼美女,不見猛男小鮮肉,所以我們需要韓劇。好萊塢電影常有對少數群體的負面描寫,但這經常無關演員的種族。例如《神鬼奇航》第三集裡周潤發飾演新加坡海盜,造型包括光頭爛臉刺青長指甲,惹來汙辱中國人形象的指控,而周潤發是華人。

問題根本不是有沒有亞洲演員,而是對其他族群帶有刻板印象的呈現方式。這情況也不只好萊塢電影有,如中港臺電影裡印度人阿三永遠都很滑稽,對不對。

但今天市場很大,容得下百花齊放。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族群的在流行文化中沒有很好地被代表,那等別人拍了電影再抗議「為什麼沒有我的故事在裡面」不如自己去拍關於我們的電影,寫關於我們的小說,說自己的故事。我們不能改變市場的口味,但我們可以讓市場上的選擇更多姿多彩,讓更多人有機會聽我們的聲音,讓他們因爲我們的故事有共鳴。這總比一天到晚「你歧視我讓我感情上很受傷」更能讓人尊重我們,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