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自由貿易的好和壞

我認識十分反對自由貿易的人,也認識十分支持自由貿易的人。自由貿易是好是壞?這是一個無休無止的課題。

如果你問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通常,他們第一個論點會是競爭。

他們是對的。自由貿易可以激發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打擊各種保護主義,讓本土企業走出去到海外競爭。像普騰那樣的機構將自生自滅,不進則亡。

競爭能改善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作為老百姓,我們將有更多、更便宜的選擇。

另一個對國家的影響是,自由貿易需要透明和有效率的環境。雖然不排除有企業受益於腐敗的制度,但如果要吸引更多企業,就必須顯得清廉。腐敗的環境會嚇跑投資者。在這樣的棒子和蘿蔔之下,不少政府都被迫改革。

從宏觀角度來看,自由貿易促進人們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沒有社會能自給自足,嘗試那麼做只會消耗龐大成本。英國沒理由砸錢在自己的土地種油棕。但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專長和資源。有國家提供技術,有國家擁有龐大的勞動人口。有國家適合發展農業。貧困國家可以得到新技術和資本,解決當地問題,照理說也能在更公平的起跑點上競爭。

說到資源,人是最重要的資源。人口自由流動讓人可以選擇他們要的制度,找對的環境發揮才能。各國也可以得到各種人才,填補人力資源漏洞。一些國家會因此流失很多人才,因此面臨著壓力,必須改善環境。

自由貿易也並非沒有壞處。我們通常會想到貿易,但自由貿易會帶來社會成本,例如環境污染和社會不平等。

我上面提及資源分配,但資源分配往往會導致不對等的關係。競爭不一定公平,大家的起跑點不一樣。

例如,富裕國家經常軟硬兼施地推動發展中國家打開市場,以向這些國家銷售產品。這麼做的同時,富裕國家卻依然實行著保護主義(例如歐美依然向農民提供數目不小的津貼)。結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等失業,反而變得依賴進口。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任何國家都致力於爭取最多的利益。開放市場有極大政治代價。在自由貿易的談判桌上,沒有國家會以平等為目標。因此日本和美國談判TPPA談了這麼久,多次差點沒得簽。

如何一面進入新市場一面保護國家利益,還得看政治領袖的魄力。除了確保國家在對的地方競爭,政府也必須擁有足夠的毅力和籌碼,避免海外企業破壞環境、侵犯勞工權益和壟斷市場。但更多時候,政客比較在乎國內政治,例如以維持種族固打作為簽署協定的條件,結果白白錯失改革機會,得不償失。

上面說到,全球化意味著資源能分配得更有效率。但為了做到「效率」,企業將不顧一切降低成本。政府被迫減少最低薪資,以吸引更多外資。廉價的外國勞工將減少本地員工向僱主爭取薪資和福利的籌碼。僱主將盡可能減少工人的福利。他們將不在乎什麼昂貴的環保措施。我們消費的商品也更加脆弱不耐。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產品的價格被人為壓低,例如食物和衣服。我們覺得這些東西便宜是理所當然,迷信供應和需求會讓一切得到「最合理」的價格,不想想成本為何這麼低。事實上,當自由貿易缺乏必要的法律監管時,便會出現人權問題。例如,TPPA將讓大馬向新的市場出口油棕和電子零件。這兩個工業一直以來都有剝削甚至虐待員工的情況,加上大馬又有人口販運的問題。為了加入TPPA,大馬承諾在美國監督之下提升勞工標準。然而,為了讓我國加入TPPA而不惜調升大馬人口販賣報告評級的美國政府,是否會在乎大馬是否真的有改革呢?

我不會有太多期待。與其說自由貿易本身有問題,不如說是各方都沒有意願去貫徹必要的制衡機制,讓自貿成為一股惡性破壞的力量。

說到底,自由貿易並非如很多人認為般黑白分明。我認為,我們無法阻止全球化,也無法阻擋日益頻繁的跨國貿易。我們更不應該阻止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死死捍衛舊有的秩序和結構,只能儘量將挑戰化作機,同時提供適當的社會安全網。

但貿易並非一切。我們不能只看到貿易的好處,而無視社會成本,例如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我們迷信經濟增長,幻想百年以後社會儘管比今天不平等十倍,最窮的人至少也比今天的富裕一點點。但地球資源有限,這樣循環下去不見得很有效率,我們沒理由耗盡資源了再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