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虛擬與現實早已結合

知名分析員Benedict Evans說過,看似玩具的東西往往就是未來。我相信不到十年,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背後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科技會讓我們司空見慣。其實這技術存在了很多年,只是一直未成熟,而且未落到商家手裡。今天吉隆坡街頭到處是低頭看手機快步行走的青年,顯示AR商業潛質龐大,而任何能賺錢的東西都比較有可能成功。

毫不意外地,很多人看不過去。他們說,人們怎麼能沈迷於一個這麼沒用的遊戲,科技把小孩變成連過馬路都不會看車的喪屍。但在輿論的另一端,也有很多人指出,精靈寶可夢Go能鼓勵孩子多走出去運動,甚至能促進和陌生人交流,未嘗不是好事。

我很少玩遊戲,精靈寶可夢Go到現在也沒碰。不是覺得它不好,純粹是工作挺忙,剩餘的時間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面。但說真的,我蠻驚訝精靈寶可夢Go冒起後,大家彷彿發現新大陸,把它當成一個全新的東西來討論。事實上,精靈寶可夢Go完全符合科技發展的趨勢,所謂「科技讓人走出去運動和結交新朋友」其實早就已經在發生。

十年前人們都是待在室內用電腦,不管是玩電腦遊戲、找資料還是上社交媒體。那時很多長輩擔心,年輕人都待在房間裡「玩」電腦,不肯多出去和人類交流或接觸大自然。(在那以前,人們都是待在家裡看電視。)很多人有了「科技讓人少和外面互動」的印象,而即使是智能手機出現後,人們依然覺得科技與「現實世界」必然是對立的,他們說人們即使是在戶外或和人交流,也都是在當低頭族。

我想人們之所以會產生低頭族這個刻板印象,主要是因為智能手機取代了很多東西,同時充當很多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下中國象棋、讀《孫子兵法》電子書版和《星洲》電子報、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當然也可以把它當地圖、打字機、字典、資料搜索器,可以用來跟親人朋友和陌生人聊天。和以前不同,現在我們無時無刻、在任何地點都可以用手機做到上述所有事情。問題是,我們做這麼多都是用同一個裝置,很容易讓人產生沈迷的印象。

今天大部分人的主要裝置已經從桌面電腦(desktop)轉移至智能手機,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這些新興經濟體,智能手機更是大部分人的第一架電腦。這意味著我們和電腦互動的方式正在徹底改變。從前因為硬件的限制,我們只能在室內用電腦,並不能同時進行戶外活動,因此科技和戶外活動確實對立。但這只是過渡期。智能手機出現後,科技不再是阻擋人們走出去的東西,它正在轉型成一種廣增(augment)戶外體驗的工具。也就是說,這些科技能成為戶外活動的好幫手,鼓勵我們更常走出去探索新事物。

例如,現在我們要去吉隆坡街巷尋找美食或去旅遊景點,都會打開Foursquare看其他人對檔口、餐廳或景點的評價。Foursquare可以用手機的GPS技術,我們在戶外時,它可以告訴我們附近有什麼景點值得去。因為Waze和谷歌地圖,我們可以放心去那些沒有去過的地方,而不怕迷路;就算沒有車子,也可以用優步。而很多社交媒體如Meetup和臉書、WhatsApp的群組功能更可以安排我們尋找志同道合者,一起組織活動。我有個朋友就經常通過Meetup尋找熱愛戶外活動的陌生人,一起去登山和參加激流泛舟。

因為這個原因,我個人傾向於相信AR會變得普及,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反而會是小眾的東西。VR或許適合拿來打電動之類或應用在電影院之類的,可是大部分人想要的,不過是那些能讓他們認識更多人、去更多地方的科技。換而言之,科技始於人性。因此我對AR比較有信心,而且AR的商機非常明顯。

是的,商機很重要。一個科技能不能幫商家賺錢,到底還是它存亡的原因。我們可以預想在AR技術普遍的未來,街上到處會有鼓勵我們消費的有獎遊戲,例如在商場購物可以收集虛擬寶藏,然後買東西就會有折扣。我想像,以後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帥哥,不只可以輕易讀到他的臉書profile,知道他是否單身,還可以知道他喜歡用什麼品牌的香水。

因此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結合的反面是,我們消費者的注意力將為此付出代價。畢竟,我們現在活在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裡。現在網上有無限的信息,它們都竭力吸引我們的眼球,鼓勵我們花時間讀無謂的新聞、玩遊戲、看搞笑的影片。在注意力經濟裡,這一切都是為了賣廣告(或撈政治資本)。一旦穿戴技術如谷歌眼鏡或蘋果手錶開始普及,我們將更容易被分心,於是浪費更多有限的精力去消費資訊。那時,我們連看手機都不需要,低頭族這個詞彙也會成為過去,因為推送通知無時無刻都能自動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或手錶上。如果AR就是未來的一部分,這些爭奪我們吸引力的內容更將和現實環境結合。那將會是很諷刺的局面,一方面科技不再成為阻止我們體驗戶外的東西,另一方面它也將更加無所不在、無時無刻地干擾我們。

我們要怎樣應對這樣的環境?我想其中一個方法是認識到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有限,並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去理會無關痛癢的內容。《美少女提出十個條件徵婚》這類「新聞」或某部長說了一些內容空洞、撈取政治資本的話和手機螢幕上出現的那個寶可夢精靈一樣,它們存在的目的都是要爭取你的注意力。你可以選擇理會,但你也可以選擇去做更有用的事情,例如讀一本電子書,或用Excel整理個人預算、用手機寫一篇關於寶可夢Go的評論文章。科技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它什麼都能做,看你選擇怎麼用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