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世界很危險

我怕隕石擊中我的頭,不敢出門。

隕石多可怕?天文學家哈里斯(Alan Harris)推算,人們死於隕石和恐怖襲擊的機率一樣大,也就是每80,000人中,恐怖份子和隕石會各自拿走一個人的生命。

所以,我提議政府建一個覆蓋全馬的穹頂,讓我安心出門。就算大馬沒有太陽,農夫種不到米,都無所謂。人民平安最重要。

對了,每年閃電殺死24000人,比IS恐怖組織危險很多,上面的好主意絕對是一箭雙鵰。我和大家一樣喜歡曬太陽,也承認農業很重要,但大家該理智,太天真會害死人。你反對?那如果你被閃電打中,活該。世界比你想像中危險。

比起隕石,我更怕開車。我國衛生部副部長拿督斯里希爾米說,每一萬個大馬人就有大約24人死於交通意外。也就是每四百多人就有一人死於車禍。今年一共有8000多名大馬人死在馬路上。相比之下,在空難成為新聞頭條的2014年,全球有761人死於空難,每四百多萬趟航班中有一架飛機失事,可見開車比坐飛機還要危險很多倍。

馬路如虎口,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也不見得安全。我建議大馬政府規定雇主在工作地點為員工和他們的家人提供住宿和雜貨店,讓人們盡量少開車和過馬路。

但就算我完全不出門,死神也會找上門來。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61.8%人死於心臟病。只有2.3%死於交通意外,0.9%死於暴力,0.6%死於戰爭。不出門身體反而會壞掉,死亡的機率飆升呢。

何況,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指出,美國人在家裡被電視機或傢俱壓死的機率和遭恐怖份子殺死的機率一樣大。這樣子,我都不敢回家了。

除了數據的部份,我當然是開玩笑的。

這個世界很大,全球有73億人口,媒體每天都能找到很多血腥新聞。我們不能否認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該拒絕犯罪行為、戰爭、恐怖主義等一切形式的暴力。但資訊發達讓人以為這些事情很常見。

人們特別容易關注和牢記暴力或離奇的事件,反而不在乎尋常的事件,如某個老人在家裡死於心臟病。因此媒體通常會大肆報導那些醒目煽情的消息(如空難、槍擊案),這些新聞也比較容易在大眾心中留下印象。我們喜歡看恐怖襲擊的新聞,因為它離我們的生活夠遠,讓我們以旁觀者身分去痛罵那些「極端」的人,無須負責任或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殊不知平庸之惡才最可怕。

這種民眾的頻率錯覺會直接決定國家政策。一旦發生恐怖襲擊,政府往往推出各種法令,限制民眾自由、鞏固執政者權力,以增加反恐效率。例如我國今年推出反恐新法案,賦予執法當局未審先扣的權力。我們有理由關注當局會如何使用這些權力,避免當局乘機限制言論自由、打壓監督或反抗當權者的人士,而不是聽到「反恐」兩字就毫不思索地為當局背書。

但恐怖襲擊最大的成功是,他們總能激發人們醜陋的一面。例如911恐怖襲擊後,美國人民支持政府派士兵和無人機到海外「執行反恐任務」和攻打中東國家。

在這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面前,你也許會說,恐怖襲擊或許沒有心臟病和交通意外那麼常發生,但一個願意花人民血汗錢去打擊恐怖主義、阻止「外來者」湧入和保護人民的政府,總好過沒有那麼做,值得支持。

可是,這個世界上有各種風險,任何防範措施都有代價。我們必須衡量風險和代價哪一個比較大。例如,開車比恐怖份子危險很多倍,政府應不應該禁止人民開車?如果你覺得「不」,那你很理智:開車的益處明顯大過風險,風險小過禁車的代價。我們小心開車就好。

我們能不在乎自由與人權,但我們的決定關係到很多人的生命。無數難民因人們不理智的恐懼而被拒於門外,最終默默死亡。各國政府以反恐為名殺死了很多沒有名字的人,包括壞人和好人,卻不需要為此負上責任。而我們沒有因此而安全了多少。

更要命的是,我們經常把焦點放在那些煽情的新聞上,無視真正需要我們關注的,例如人為污染導致全球氣候轉變。如果大家不馬上改變生活方式,那我們將葬送全人類的未來,絕對不只死幾百個人。然而,在表面上無可避免的大趨勢面前,我們卻完全沒有震驚和憤怒,只有逃避現實。大家自以為時間很多,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我們今天就可以炸死那些可惡的恐怖份子。報紙會報道美國幾百人死的槍擊案,或某少年砍死他的婆婆,不會提醒你過去一年海平線又起了多少。所謂溫水煮青蛙,就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