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Made in Malaysia 🇲🇾

如果你當年沒買比特幣

2010年5月22日一個電腦工程師付了10000比特幣,買了一份30美元的比薩。這是現實世界裡首個比特幣交易,那時1比特幣價值約是0.003美分。

2017年5月22日,1比特幣的價格高達2185.89美元。也就是說,當時那筆用來買比薩的比特幣,在2017年5月22日的價值是2180萬美元。如果當初那電腦工程師決定不買30美元的比薩,選擇把那筆比特幣儲存起來,那筆錢今天就相等於約72,900,000美元。

有夠瘋狂吧。

也難怪最近這麼多人搶著要買比特幣。一個本地理財網站的作者就寫道,他因為好奇,一年前花了567美元的閒錢買了比特幣,那時還覺得貴,結果今天他手上比特幣的價值已經漲到八千美元。文章下面不久就有人留言:真後悔當初沒買啊!今天每次談到比特幣,大家反應都一樣:真後悔當初沒買啊!

大家冷靜點。

我問問各位,如果你十年前、七年前或一年前有聽過比特幣這回事,卻沒有馬上投機,是為什麼呢?

我想多數人會說,虛擬貨幣那時還是新東西,這種科技的東西每天都在變,風險很大,那時覺得不應該投機。

如果這是你的答案,那就沒什麼好後悔。最起碼,你的決定一點也不蠢。

那天我在讀Philip E. Tetlock和Dan Gardner寫的《超級預測術》(Superforecasting)。這本書很多很棒的內容,我會陸續分享。但今天我要分享這段:

「這種把『那是不是個好決定?』這問題轉換成『那個決定有沒有帶來好結果?』的想法很常見⋯⋯以撲克牌為例,一個初學者可能過度自信下了很大的賭注,然後幸運地贏了。但這不代表她判斷力好。一個真正的撲克牌玩家可能準確判斷出她勝出的機率較高,下了比較大的賭注,結果不幸輸了。但這不代表她判斷錯誤。」

作者這段其實是在說各種對未來的判斷。但我讀到這段,難免聯想到那些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買比特幣的朋友。

今天我們有後見之明,知道比特幣一直升,至少升到2017年年底。所以我們說:當初沒買比特幣的人都是過於保守的笨蛋,買比特幣的人早就預見未來。

問題是,因為當初買比特幣的人賺了,買比特幣的風險難道有比較低嗎?沒有。你錯過了發一筆財的機會,但也避開了一個沒必要的風險。連股神巴菲特都承認沒買比特幣,你為什麼要捶心肝呢?

就像你去賭博,就算贏了一大筆錢,這不代表你會逢賭必贏。多數賭的人都輸錢不是贏錢,因為有人贏錢,難道賭博風險就小了?事實上,賭博贏了之所以會賺大錢,那恰恰是因為賭博風險很高,賭贏的人極少。要豪賭就應該明白自己承擔多大風險,清楚自己到底輸不輸得起。

這不是說不應該冒險,不是說冒險是不聰明。投資者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回報高風險小的投資。這不只適用於買比特幣投資賭博,也適用於人生。創業成功的人當然會告訴我們,要敢敢出去闖啊!像我早早退學,跟銀行借錢創立自己的公司,買別人沒有想過自己需要的產品。然後你就會成功。你看臉書跟谷歌的創辦人,他們不也敢敢冒險,然後有了今天嗎?

是的,no risk no gain。人生中不可能不冒險,差別只在冒多少險冒什麼險什麼時候冒險。但每個人能承擔或者願意承擔的風險不同。例如L對家庭的責任大,創業失敗會連累家人,不適合拋下家人創業。例如K本來就想做老師,這工作讓她滿足。雖然創業很誘人,但K覺得不值得去冒險然後犧牲現在的安穩生活。那也不是不聰明的決定。

成功者會看不起L和K這些決定。我們都會憑著後見之明建構自己的人生故事。我們當初做的每一個決定,不管那決定背後是多少巧合多大風險,就算那時這麼做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今天回首都像聰明理智的決定。一個在賭場發了大財的人可能會覺得,他那天上雲頂是一生中最聰明的決定。我們也開始覺得:我輟學是對的,我敢敢跟銀行借錢是對的,我決定把公司做大是對的,這些是我一輩子最聰明的決定。但輟學有風險,創業有風險。要成功就要冒險。 不冒險不可能成功,沒有能力和努力不可能成功,但如果有能力和努力卻沒有足夠機緣巧合,成功的機率也不高 —— 因為失敗機率很高,所以才叫冒險啊。

這不是貶低成功者的付出和努力,也不是說他們當初的決定不聰明。他們比你有錢,因為他們做了你不願意或不能做的事情。但他們的路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複製,不是我們讀了傳記照著做就行。你願意冒險的話,那祝你好運!

至於比特幣呢?巴菲特說,比特幣是即將破滅的泡沫。我不是專家不做這種預言。我也不會說當年買比特幣的人不應該買,畢竟笑著去銀行的是他們啊。你今天買的話,還會不會有得賺呢?還是比特幣明天就跌你會虧錢?誰知道呢。最重要是你用閒錢來買,損失了也無所謂。而那個當年用比特幣來買比薩的傢伙,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以為他在後悔呢?比特幣本來就是用來買東西的,不是嗎?